随着碳中和热点的持续发酵,关于碳中和的各种科普内容也越来越多,在互联网上或有些媒体报道中,经常可以看到,把“碳交易”和“碳汇交易”混为一谈,甚至把“碳交易”和“碳汇交易”完全等同起来,过分夸大碳汇交易的经济收益等误区。
那么什么是碳交易?
1、碳交易是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统称,在《京都协议书》要求减排的6种温室气体中,二氧化碳为最大宗,因此,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为计算单位。在排放总量控制的前提下,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权成为-种稀缺资源,从而具备了商品属性。
2、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艰难谈判,于1992年5月9日通过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。1997年12月 于日本京都通过了《公约》的第一个附加协议,即《京都议定书》(简称《议定书》)。《议定书》 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,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,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,简称碳交易。
3、2011年10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《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》批准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重庆、湖北、广东和深圳等七省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。
4、2021年6月 底前将上线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:交易中心将落地上海,碳配额登记系统设在湖北武汉。
照片来源:Pexels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
碳汇交易又是什么意思呢?
碳汇交易是指发达国家出钱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指标,这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一种有效途径。这种交易是一些国家通过减少排放或者吸收二氧化碳,将多余的碳排放指标转卖给需要的国家,以抵消这些国家的减排任务,并非真正把空气打包运到国外。
碳汇交易是基于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及《京都议定书》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,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。因为发展工业而制造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,在无法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达到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及《京都议定书》对该国家规定的碳排放标准的时候,可以采用在发展中国家投资造林,以增加碳汇,抵消碳排放,从而降低发达国家本身总的碳排量的目标,这就是所谓的“碳汇交易”。
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、植被恢复等措施,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,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、活动或机制。2003年12月召开的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第鼽次缔约方大会,国际社会已就将造林、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碳汇项目达成了一致意见,制定了新的运作规则,为证式启动实施造林、再造林碳汇项目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通过两者的内容了解到,实际上两者并非一致,存在着差异。碳汇交易只是碳交易的一部分,不能把碳交易都说成是碳汇交易。通俗来讲,是指交易主体按照有关规则,开展的温室气体排放权,或排放空间的交易活动,指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,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。具体到碳交易,有三个基本要素,一事标的物,即买卖什么;二是市场主体,即买卖双方;三是交易媒介,即市场。目前国际上碳交易的产品《标的物》主要有两类:分别是占主导地位的排放配额和基于项目的减排量(如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CER,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VCS的VCU)。
与国外类似,国内碳交易标的物有两种:一是碳排放配额,是由政府发放的,譬如热电厂、钢铁厂、化工厂、水泥厂等碳排放企业,都将实行配额制。如果企业努力减排,能把配额节省下来,就可以拿到市场上出售。另一种是自愿减排量,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中国自愿核证减排量体系标准,国际上采用的是VCS体系标准,与此相关的行业包括林业、新能源等。
碳交易中,如林业碳汇、海洋碳汇等项目减排量,只是其中交易的一种产品类型,而绝大部分产品是来自于能源工业、制造业、化工行业、建筑行业、交通运输业、矿产品、金属产品等其余15个专业领域的减排项目。碳汇只占CCER很小的比例,CCER交易又只占碳交易很小的比例。
由此可见,碳汇交易属于碳交易的范畴,但是碳汇交易不等同与碳交易。所以把碳交易看做碳汇交易,就相当于把股票交易看做某某股份交易、基金交易看做黄金交易一样,看着有一个字相同,但整个概念却不同。
Copyright © 2022 新能绿源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闽ICP备2024037170号-1 XML地图